fēnggǎi

移风改俗

拼音yí fēng gǎi sú

注音ㄧˊ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

繁体移風改俗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移风易俗 移风革俗 移风易尚

移风改俗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宋书・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

例子公闲邪纳正,移风改俗。《南史 宋纪上 武帝》

移风改俗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即“移风易俗”。见“移风易俗”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移风易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乐记〉是古代流传下来最早记录音乐理论的文章。这篇文章谈到音乐的产生及其作用,大意是:当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情感时,就会发出声音。把各种声音结合起来,加上舞蹈动作,就进而产生音乐;所以古代圣王都十分注重对人心会产生影响的事物,并且主张用“礼义”来导正人民的行为,以“音乐”来调和人民的心性。音乐之中,又以和善纯正的音乐,最能让人心平气和,耳目清明灵敏,长期下来可以潜移默化人民的心性,进而改善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俗,使天下回复和平安宁。“移风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表示改善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俗。

【书证】

  • 01.《宋书・卷一九・乐志一》:“故通神至化,有率舞之感;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 02.《南史・卷一・宋本纪上・武帝》:“公闲邪纳正,移风改俗,陶钧品物,如乐之和,是用锡公轩县之乐、六佾之舞。”

移风改俗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ú), 亻部,共9画

1、俗 [ sú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如:~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如:~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如:~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如:~人。世~。僧~。凡夫~子。

读音(gǎi), 攵部,共7画

1、改 [ gǎi ]

变更,更换。如:~变。更( gēng )~。~革。~造。~善。~弦更张。朝令夕~。~编。~写。纂~。

姓。

读音(yí), 禾部,共11画

1、移 [ yí ]

挪动。如:~交。~植。~刻(过一段时间)。~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民。迁~。转~。~樽就教(端着酒去别人跟前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

改变,变动。如:~居。~易。~情(变易人的情志)。~动。潜~默化。

旧时公文的一种,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如:~文。檄~。

读音(fēngfěng), 风部,共4画

1、风 [ fēng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如:~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如:~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如:~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如:~传( 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如:~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如: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如:~瘫。~湿。

姓。

2、风 [ fěng ]

古同“讽”,讽刺。

移风改俗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移风改俗相似的成语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