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zhīfèng

口体之奉

拼音kǒu tǐ zhī fèng

注音ㄎㄡˇ ㄊㄧˇ ㄓ ㄈㄥˋ

繁体口體之奉

口体之奉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奉:奉养。
指衣食方面的奉养。

出处宋・朱熹《论语集注》卷二: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

例子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知~不若人也。

口体之奉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tǐtī), 亻部,共7画

1、体 [ tǐ ]

人、动物的全身。如: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如:四~。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如:物~。主~。群~。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如:固~。液~。~积。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如:~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

事物的格局、规矩。如:~系。~制。

亲身经验、领悟。如:~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 xíng )。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如:~谅。~贴。~恤。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2、体 [ tī ]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读音(kǒu), 口部,共3画

1、口 [ kǒu ]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如:~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如: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如: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如: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如:~子。

读音(fèng), 大部,共8画

1、奉 [ fèng ]

恭敬地用手捧着。如:~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如:~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告。~还( 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

信仰。如:信~。素~佛教。

供养,伺候。如:~养。供~。侍~。

姓。

古同“俸”,薪金。

口体之奉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