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ì zhōu xì

泗州戏

拼音
sì zhōu xì
注音
ㄙˋ ㄓㄡ ㄒㄧˋ
繁体
泗州戲

泗州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泗州戏sì zhōu xì

  1. 安徽省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由旧泗州(州治在今安徽省泗县)的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淮河两岸解放后,在音乐改革和编演现代方面都有不少进展

引证解释

  1. 安徽省 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由旧 泗州 (州治在今 安徽省 泗县 )的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 淮河 两岸。解放后,在音乐改革和编演现代剧方面都有不少进展。

国语辞典

泗州戏sì zhōu xì

  1. 流行于我国安徽淮北一带的剧种。起初全为男演员,二十世纪起,女艺人逐渐出现伴奏乐器牛角梆子和土琵琶唱词规格严谨形式固定,可单独唱,亦可联唱曲调自由,可因人而异民国三十八年以后泗州戏音乐变得活泼热烈男女都用自然声,但女腔多在下句末使用向上七度大跳的假声曲调具有清新流畅、活泼优美、闪板起唱和连续切分音等特点参见「拉魂腔」条。

网络解释

泗州戏泗州戏原名拉魂腔,1952年正式定名泗州戏,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它与江苏山东河南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一定血缘关系

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群众基础丰富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据1953年统计泗州戏传统剧目有300多出。

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生活习俗有着密切联系显示强烈地域文化特征。但近年来随着社会飞跃发展,观众逐步减少演出亏损,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泗州戏生存出现了危机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

建国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以李宝琴、霍桂霞、李宝凤、周凤云、王宝莲五位名伶代表,1957年5月拂晓报曾这样报道泗州戏五大名伶,“李宝琴的浪、霍桂霞的唱、李宝凤的棒、周凤云的像、王宝莲的样”分别概述各位大师艺术特色

2006年5月20日,泗州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泗州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ōu 部首 总笔画 6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 ~县。杭~。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 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详细解释

  • 拼音 xìhū 部首 总笔画 6

    ["玩耍。 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嘲弄,开玩笑。 ~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戏剧,也指杂技。 一出~。黄梅~。看~。演~。皮影~。","〔於( wū )~〕同“呜呼”。"]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8

    ["〔~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鼻涕。 涕~(眼泪和鼻涕)。"]详细解释

泗州戏的分字组词

泗州戏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