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6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1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1頁,第4字
音《廣韻》: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𡘋音窄。《篇海》:狹也、迫也、出去疾也。
义又,屋上板。《說文》:在瓦之下,棼之上。《釋名》:笮,迮也 —— 編竹相連近迮也。
义又,矢箙。《儀禮・既夕》:甲冑干笮。【註】笮,矢箙也。《釋名》:弩所受之器,織竹曰笮。
义又,錢名。《禮記》〔疏〕:貨泉之錢,〈食貨志〉云:今世謂之笮錢也。
义又,姓。〈吳志〉:笮融者,丹陽人。
义又,地名。《水經注》:太湖西南兩小山,如卷笮。長老云是笮嶺山。
义又,《增韻》:壓也。通作措。《史記・梁世家》:李太后與爭門,措指。【註】晉灼曰:措字借以爲笮。師古曰:爲門扇所笮。
音又,《廣韻》:在各切;《集韻》、《正韻》:疾各切,𡘋音昨 —— 筊也,西南𡗝尋之以渡水。
义又,𠛬名。〈晉語〉:其次用鑽笮。【註】黥𠛬也。
音又,《集韻》:實窄切,音齰 —— 筄也。
音又,《廣韻》、《集韻》𡘋側駕切,音詐 —— 酒𥂖也。同「醡」。《水經注》:耿㳟吏士渴乏,笮馬糞汁飮之。
义《集韻》或作𥯧、筰。
注解
〔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笮〕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uó、zé,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乍。
〔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uó] ⑴ 用竹篾拧成的索㈡ [zé] ⑴ 铺在椽上瓦下的苇席或竹席。⑵ 压榨:“吏士渴乏,~马粪汁而饮之”。⑶ 装箭的竹器。⑷ 姓。
笮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汉语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