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29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99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73頁,第35字
音《唐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𡘋音艤。《說文》作螘,蚍蜉也。《爾雅・釋蟲》:蚍蜉,大螘。【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別名蚍蜉,俗呼馬蚍蜉;小者卽名螘,齊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閒謂之元蚼,燕謂之蛾蛘。其場謂之坻,或謂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飛名𧕈,卽飛螘也。《古今注》:河內人𡘋河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名蟻曰元駒。《續博物志》: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义又,蟻裳。《書・顧命》:麻冕蟻裳。【傳】蟻,裳名,色元。
义又,蟻丘,山名。《莊子・則陽篇》: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
义又,白蟻,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駿,三曰白蟻。
义又,浮蟻,醪汁滓酒也。張衡〈南都賦〉:浮蟻若萍。
音又,《唐韻古音》:魚我切 —— 義同。
义《爾雅》本作螘,《禮記》通作蛾。詳蛾字註。
注解
〔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蟻〕字拼音是y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義。
〔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ǐ] ⑴ 〔螞~〕昆蟲的一科,種類很多,一般體小,呈黑、褐紅等色,多在地下做窩,群居生活。簡稱“蟻”
蚁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