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53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75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62頁,第2字
音《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𡘋音騶。《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改曰鄒。
义又,通作騶。《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
义又,姓。《廣韻》:漢有鄒陽。
音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正義】鄒,音聚 —— 俗省作邹。互詳前郰字註。
注解
〔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鄒〕字拼音是zō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芻、⻏。
〔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u] ⑴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⑵ 姓。
鄒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汉语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