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化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典故】
此处所列为“执迷不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执迷不悟”是指人坚信错误的观念,无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东晋时,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日剧,僧侣们的政治势力日渐庞大,道德也日趋堕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评。僧人释道恒有感于时人对佛教的质难,作〈释驳论〉斥责僧人的所作所为,并说他们“执迷自毕,没齿不悟”,就是指他们固执自信,永远也不知道悔悟。后来“执迷不悟”这句成语可能就是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这句成语。他在前朝被封为征东将军,为朝廷带兵东征,铲除地方势力。出发前写了一篇〈移檄京邑〉,向当地的领袖喊话,说他们受到良好的教养,只是受制于恶人,才不得不为乱。若归顺朝廷,即能转祸为福。但若还是“执迷不悟”,与朝廷对抗,一旦大军压境,将会万劫不复。此处的“执迷不悟”就是这样的用法。
【书证】
- 01.《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老弟,不是我瞧你不起,像你这样执迷不化,将来能够赶到愚兄这个分儿还早咧!”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执迷不化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