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zhīcāo

徵羽之操

拼音zhǐ yǔ zhī cāo

感情中性成语

徵羽之操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徽、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徵、羽二音;操:琴曲的一种。
指音调高雅的琴曲。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音乐。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徵羽之操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zhǐzhēng), 彳部,共15画

1、徵 [ zhǐ ]

召,征召。《爾雅•釋言》:“徵,召也。”

求;取。《左傳•哀公七年》:“夏,公會吴于鄫,吴來徵百牢。”

敛取;征收。《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

徭役;租税。《管子•治國》:“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

证验;效应。《廣韻•蒸韻》:“徵,證也。”

征兆;迹象。《左傳•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

证明。《廣雅•釋詁四》:“徵,明也。”

征聘;纳币以成婚礼。《集韻•蒸韻》:“徵,成也。”

追究;责问。《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又指征询。唐沈既濟《任氏傳》:“徵于小僮,小僮笑曰:‘無之。’”

典,主管。《莊子•天道》:“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

虚。《爾雅•釋詁上》:“徵,虚也。”

姓(旧读zhǐ)。《三國志•吴志•程秉傳》:“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

2、徵 [ zhēng ]

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迭”。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正字通•彳部》:“徵,五聲之一,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

3、徵 [ ]

通“懲”。《荀子•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

用同“澂”。澄清。《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偽。”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南。《集韻•蒸韻》:“徵,縣名,在同州。”

读音(cāo), 扌部,共16画

1、操 [ cāo ]

拿,抓在手里。如:~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

控制、掌握。如:~舟。~纵。

从事。如:~心。~办。~作。~持。~劳。~之过急。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如:~练。~场。~演。上~。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如:他~一口闽南音。

行为,品行。如:~行。~守。

姓。

读音(yǔ), 羽部,共6画

1、羽 [ yǔ ]

鸟的毛。如:~毛。~绒。~书。~衣。~扇。~族(指鸟类)。~旗。~檄(羽书)。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如:~翼。~翰(翅膀)。~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如:~猎。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徵羽之操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